更新时间:2025-09-01
为深入领会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》,探究特色农业产业如何蹚出共富路,2025年8月25日,湛江科技学院“势如破竹”实践团走进湛江市麻章区东山街道调石区潭息村,探访当地富贵竹产业,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,一路寻找“一株竹子带富一方人”的答案。
在“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”的新时代指引下,作为特色农业作物的富贵竹,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,湛江已形成超3万亩的富贵竹林地规模,并构建起涵盖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。
队员们前期通过查找行业资料,发现作为承载着“富贵吉祥”美好寓意的观赏植物,富贵竹不仅因造型灵动多变、品种丰富多样而深受消费者青睐;更因其种植过程中投入成本相对较低、生长周期短、市场销路稳定等特点,成为不少农户眼中增收致富的“短平快”好项目,在乡村特色种植领域展现出不俗的发展力。
8月25日,队员们踏上了前往潭息村的调研路。走进富贵竹种植地,连片的富贵竹挺拔修长的枝干节节向上,不仅透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,更承载着“富贵吉祥”“竹报平安”的传统寓意。
调研过程中,队员们围在田间地头,虚心向村民请教种植门道。村民笑着分享:“富贵竹不算娇气,栽培繁殖都还算容易,但也得摸清它的‘脾气’——光照不能太烈,湿度要恰到好处,这些生长环境的细节拿捏好了,竹子才能长得精神壮实。”简单的话语里,满是朴实的种植智慧。
结合所见所闻,队员们对富贵竹产业现状展开了深入分析:从当下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来看,其种植与销售的前景十分广阔。不过,随着市场竞争日渐加剧,通过跨领域合作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与经济价值,为这一传统观赏植物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天地,也为乡村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。
在工厂里,大家看到加工环节远比想象中丰富:从最初的枝条分拣,到通过造型工艺加工成塔竹、弯竹、直竹、荷花竹等多样形态,再到开发出竹编工艺品、创意盆景等深加工产品。这些匠心产品不仅让市场选择更加多元,更显著提升了单品附加值,让“一根竹”卖出了“多元价”。
接着,成员们了解到当地“工厂+基地+科技+农户”的创新模式。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工厂,通过制定统一种植标准、实施规范化管理、搭建集中销售渠道,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。依托标准化种植基地,工厂联合技术团队开展育种改良、高效栽培、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研究,用科技为产业提质。
工厂工作人员介绍,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,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:农户负责按标准种植,工厂提供技术指导、统一收购,既解决了农户“种得好却卖不好”的难题,又保障了原料稳定供应,实现了“农户增收、工厂增效”的双赢。这种“产加销”一体化模式,还带动了潭息村形成富贵竹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,让富贵竹成了区域性特色产业。
图为富贵竹工厂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富贵竹的种植技术 通讯员 翁琬姗 摄
走进种植基地,技术人员详解了富贵竹的“生长密码”:它适宜在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,工厂通过合理密植、精准施肥、智能灌溉等科学管理,搭配扦插、分株等高效繁殖技术,既保证了种苗品质,又提高了亩产效率。同时,基地建立常态化病虫害监测机制,通过生物防治与科学用药结合,守护竹林健康生长。这种模式不仅推动富贵竹产业从“粗放种植”向“精细管理”转型升级,更让农户有了稳定增收的新路径。
此次潭息村之行,让实践团成员对富贵竹种植技术、产业链运作有了直观认识从田间种植到工厂加工,再到市场销售,一条贯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。通过产业链运作,富贵竹产业年产值超万元,让‘绿竹子’真正变成了村民增收的‘金疙瘩’”。相信在工厂的引领下,潭息村的富贵竹产业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